新闻动态

“全球交流合作季”系列活动丨后疫情时代的优质教育”国际暑期学校圆满收官

部门:3200威尼斯党政办公室      日期:2021-08-02 16:48:40      访问次数:157

教育最稀缺的是教育资源,特别是课程、教材和师资。疫情期间,全球的教育资源走向开放共享,互联网让教育资源流动,为全社会平等地获取优质课程资源提供了可能。面对全球疫情给教育系统造成的严重冲击,以及如何在后疫情时代发展优质教育,3200威尼斯于712日至29日举行“后疫情时代的优质教育”国际暑期项目暨第七届3200威尼斯研究生暑期学校,全校五十多名学生参加,与全球顶尖教育专家共话未来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本次暑期学校包含讲座、workshop等共14场活动,由教育学系翟俊卿副教授主持,邀请到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伦敦大学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伦敦国王学院)、University of Exeter(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Bath Spa(巴斯泉大学)、Edge Hill University(知山大学)、University of Dundee(邓迪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雷丁大学)、Imperial College of London(伦敦帝国理工学院)、University of Illinois(伊利诺伊大学)和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kong(香港教育大学)10所高校共15名知名学者开展讲座和工作坊,主题涵盖优质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科学教育与健康教育、优质高等教育等以及相关研究方法。

北京时间712日下午,暑期学校首讲开讲。英国Edge Hill University(知山大学)的Ming Cheng教授带来了题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观点的报告。Ming Cheng教授是知山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教授,担任高等教育研究小组主任。她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研究生学习与监督、国际学生体验和质量评估。在报告中,Ming Cheng教授讲解了英国不同类型高校的区别,随后探讨了评估高等教育质量的利弊。她在五个已完成的研究项目基础上,对与质量评估相关的四个最常用术语——适用性、物有所值、学生满意度和学生客户化,做了批判性回顾,探索学者和学生的经验及其对于高等优质教育的观点,批判现代高等教育指标化的趋向。讲座结束后,Ming Cheng教授同浙大师生就中英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区别、教师专业性和信息时代的教育评价等话题做出探讨,大家受益匪浅。

714日下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育研究生院Justin Dillon教授就新冠疫情下的科学、环境和健康等领域的新教学法为主题向同学们展开报告。Dillon教授是科学与环境教育领域的国际权威学者,担任英国环境教育学会的主席,同时也是高影响因子期刊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的主编。Dillon教授首先介绍了科学、环境与健康的教育内容在学校的课程呈现形式,提出需要更新既有课程结构和内容,并结合欧美等国家现代的科学教育案例研究阐释说明。Dillon教授从新冠疫情波及全球的背景出发,讨论了社会公正在塑造后疫情时代科学教育未来的重要性。他提出,应邀请社会团体参与解决这一紧迫的科学教育问题,促进科学教育发展。讲座后,同学分成小组对讲座内容进行探讨,并同教授就科学家在科学教育中的身份与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715日上午,来自香港教育大学的助理教授Helen Hanna为同学们展开一场关于教学中的视觉手段的报告。首先,她介绍了不同的视觉方法,以及为什么要使用它们。在她的观察中,英国和南非很多的小学儿童使用几乎没有文字的图画书。这些图画书将作为开放讨论的起始点。除此之外,摄影和摄像也是常用的视觉方法,是一种不需要特定语言的表达方式。其次,她分析了关于南非移民学习者的特别研究,并在研究中发现学生的沉默有充分的意义。最后,她讨论为了优质教育,研究需要做什么。研究者和教师需要充分倾听和理解儿童,包括他们的沉默;需要充分使用研究和教学工具,探索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

715日下午,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助理研究员Xiao Xu博士围绕“建构你的研究:方法很重要”这一主题开展了工作坊。Xu博士分享了在教育研究中设计量化、质性研究的基本原则,对研究中被试与样本、变量设置、数据测量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Xu博士与同学们深入交流了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设计的原则与程序,并针对同学们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

716日上午,香港教育大学助理教授Daner Sun为同学们展开关于STEM教育的讲座。她指出,STEM教育可以被视为一个单一或多学科领域,就后者而言,STEM领域之间的内容性质和教学相互作用没有明确的共识。她认为,STEM教育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采用严谨的学术概念并结合真实世界的课程,学生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应用于学校、社区、全球企业等环境中,促进STEM识字率的发展和新经济中的竞争力。在中国香港,九项共通能力(Generic Skills)是教育需要培养的基础能力,帮助学生学习获取知识、构建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STEM教育对促进共通能力有着极大的作用。

716日上午,香港教育大学助理教授Zhan Ying为同学们带来了关于教学回馈的讲座。“回馈”是一个循环和交互的过程,学生会收到回馈信息,并比较自己的学习状态。回馈与评估发展密切相关,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部分,拥有改善学生学习、汇报与绩效和鼓励学生的功能。但是,学生也不是一直充分接受老师的反馈,其原因包括教室中的权力关系、回馈的难以理解、回馈的质量与滞后性等。Zhan教授指出,需要避免针对个人的、常模参照的(norm-referenced)、判断性的和消极的回馈。老师提供了两种口头评价模式,一种是赞美-批评-赞美,另一种是提问-说明-提问,两种模式需要根据具体的学生和情境选择。Zhan教授给出了教师针对学生反馈的四大要素:回馈不必全到位,突出重点为关键;针对学习不对人,对照标准提意见;语言使用要谨慎,莫伤学生自尊心;询问告知再询问,学生行动成效现。为培养学生进行同伴评估,教师可以进行优秀案例对比,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任务的一部分,展示评估过程,让学生重视互相批评指正的朋友的重要性等。

719日下午,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Yuwei Xu博士带来关于“性别与教育”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从教师和儿童的角度以及在全球南北国家的情景中探讨性别如何影响学前教育。Xu博士认为要促进跨文化的教学方法,需要提高主导性别话语如何影响当地文化中儿童的价值观和实践的意识;需要告知性别敏感的做法和可能的后果;需要鼓励重新思考教学价值观及其对更广泛的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影响;需要促进各国之间文化差异和相似之处的相互理解,并使儿童成为全球公民。在讲座最后,Xu博士启发同学们去思考如何将性别意识纳入到教育中并去实践。

720日下午,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伦敦大学学院3200威尼斯讲师Jie Gao博士围绕“如何激励学生:教育中的激励理论”这一主题与同学们进行分析和讨论。Gao博士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动机理论,包括需要理论、行为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归因理论、期望价值理论、目标导向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探讨如何激励学生,批判性地讨论了每种理论的优点和局限性,并与同学们探索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环境中。

722日下午,伦敦国王学院教育传播与社会学院的助理研究员Shirin Hine做了题为“英国森林学校的实践现状及其在环境教育中支持性别平等和社会正义的潜力”的报告。Shirin首先解释了什么是森林学校,总结了六个主要特点,并从多个方面说明了森林学校的重要性,包括森林学校对性别不平等问题的改善作用。在报告中,Shirin详细介绍了关于儿童在传统教室和森林学校环境中性别建构的不同之处的研究。她指出从6周的参与观察研究中发现在森林学校里性别-刻板印象行为比在教室里更明显。此外,在森林学校比在教室里更有可能摆脱限制性的性别-刻板印象。最后,她指出我们在环境教育方面需要做的改变,以及COVID-19疫情后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讲座结束后,Shirin就森林学校和性别平等等话题做出探讨,大家受益匪浅。

722日下午,伦敦国王学院教育传播与社会学院的助理研究员Catherine Cao分享了“探索中国学生的科学参与:科学资本的视角”的研究。在报告中,Catherine首先引入了中国学生的科学参与的问题。虽然中国学生在连续几年PISA测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但学生对未来从事科学职业的意愿并不突出。在科学资本理论框架的视角下,Catherine介绍了科学资本的相关概念以及测量维度。她对ASPIRES 2的问卷进行了改编,面向城市和农村不同类型的学校分发1109份问卷,同时结合访谈的方式进一步探究影响中国学生科学参与的深层原因。最后,Catherine分享了她的研究结论:一是农村学生的科学资本和科学职业理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城市学生的相关性则并不明显;二是与科学职业相关的职业理想往往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农村地区教师对学生科学职业理想的引导作用。 


723日下午,英国University of Bath Spa(巴斯泉大学)3200威尼斯高级讲师Tingting Yuan博士分享了题为“CCPEE理论视角下中国对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援助的知识、空间和能力”的报告。Yuan博士基于CCPEEcritical cultural political economy of education)的理论框架,着眼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政治,从知识、空间、能力三个维度对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角色进行了反思。Yuan博士将在华留学与中国在南南合作中所作出的贡献联系起来,指出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体验具有“平等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讲座结束后,Yuan博士同师生就“一带一路环境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大家收获颇丰。

726日下午,英国邓迪大学3200威尼斯的助理研究员Song Xue博士分享了他的博士求学经历以及博士期间所做科学教育建模研究。Xue博士的兴趣集中于科学教育、科学建模,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了模型、建模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四种常见的建模策略。Xue博士认为建模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STEM教学过程引入建模策略,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最后,Xue博士针对未来教师给出了四个具体的建议。他的跨学科视角和实践性研究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启发了大家对跨学科教育的思考。

729日,香港教育大学Tae Hee Choi副教授带来了关于优质教育主题的讲座。讲座之始,Choi教授向同学们发问“什么是教育”,又提出问题“疫情下的教育将会遭受哪些困难”,由此归纳出技术导致的障碍,如网络延迟;学生遭遇的困难,如无法进行持续学习,难以集中注意力;以及教师面临的挑战,如教学对象的延伸等。教授用两个问题引出如何在疫情大背景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随后,教授将视角聚焦在英语教师教育上,她认为教师应在危机中做好准备,以适应当地的需求。教授首先介绍了传统的英语教师教育课程,即基于新冠疫情背景之前美、英和韩国这三个国家广泛使用的英语教师教育材料。以先前的课程为基础,教授与学员讨论了教师教育的变革以确保疫情背景下远程学习的质量和公平问题,对职前和在职教师的课程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729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育发展高级研究员Tiffany Chiu博士和雷丁大学Billy Wong副教授围绕“谁是理想学生?——讨论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期望”主题,介绍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对英国两所大学社会科学领域的301992年后出生的讲师的深度访谈,探讨了“理想学生”这个概念在当代高等教育中的理解,主要是大学讲师对本科生的期望。讲座伊始,Billy Wong先介绍了本项研究的经费来源、研究样本、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论。随后,Tiffany Chiu就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做了进一步阐释。她指出,本研究的主要创举在于对传统“理想学生”的概念提出了新的时代挑战。她认为,“理想学生”是高等教育中学生缥缈又现实的期待,理想不等同于完美,也不是意味着最高或者最好。紧接着,两位老师让所有同学填写在线“理想学生特质”问卷,了解浙大学子心中后疫情时代理想学生应该具有的特质。最后,Billy Wong博士向同学们介绍了《理想学生用书》一书中对理想学生的八个维度的规定,让同学们了解国外对于“理想学生”的期待。


教育不仅是一项基本人权,更会直接影响到所有其他人权的实现;同时,它也是一项全球共同利益,是所有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取得进展的主要动力,是构建公正、平等、包容的和谐社会的基石。在本期暑期学校为期三周的学习中,同学们通过提前阅读文献、聆听主题讲座、开展小组学习和参与在线互动,对在线教育和教育研究有了更近距离的认知和体验,学者们的研究也促使大家深度思考后疫情时代的优质教育是什么样的,以及可以如何实现。




/图:暑期学校项目团队

202182



  •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3200威尼斯紫金港校区文科组团3200威尼斯大楼
  • Tel  : +86 571 88273934
  • Fax : +86 571 88273187
  • Copyright © 2018 3200威尼斯vi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管理登录
    您是第100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