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学课程设计,谱丝路新章——记2021年《课程理论与实践》“博物馆课程设计”展示活动

部门:3200威尼斯党政办公室      日期:2021-06-16 10:47:18      访问次数:250

    615日,2021年春夏学期本科生课程《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博物馆课程设计”展示活动在3200威尼斯大楼118报告厅举行。来自教育学19本科生同学展示了《皇帝的新装》《食在丝路》《丝绸之路奇妙时空之旅》《奇“盘”上的丝路印迹》《上新了!织染署》《梦回南宋·丝寻临安》共六组课程设计方案,呈现了同学们一学期以来的理论学习成果以及提升了同学们在教育现场中应用知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素养。本次课程展示活动由主讲教师何珊云副教授主持,邀请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周旸研究员中国丝绸博物馆科技部杨汝林老师和社教部潘璐老师,绿城育华中学高中课程部主任单岸璋老师和威尼斯官网祝怀新教授担任本次展示课的点评专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也在202010月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如何丰富博物馆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本年度《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其中一个课程模块以“博物馆课程”为主要课程实践任务,以此考察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理论、课程设计模式、学习方式创新等课程内容在真实教育场景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了解中国丝路文化,并为课程实践准备素材内容,531日组织了该门课程的选课同学前往中国丝绸博物馆进行参访。在讲解员的专业带领下参观了丝路馆、蚕桑馆、织造馆、非遗馆等馆区,并对丝绸文化、丝路历史等内容进行了学习。

前期理论课程的学习、博物馆实地考察基础,同学们展示了精心设计的“丝路课程项目”,课程设计作品或内容丰富、或创意独到、或结构精巧、或立意深远,得到了点评嘉宾们的高度评价。

几位点评专家也从丝路文化内容、课程设计结构、作业单的设计、学习方式的运用等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具体问题给予不同组具体的指导和改进意见,并提出了三个重要问题作为课程设计者的“反思”问题:一是你的课程究竟能为学生带来怎样的变化?二是学生喜欢这样的课程吗?三是这样的课程在当下的时代究竟有什么意义?


本次活动以作品展示的方式呈现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并关注教育实践领域中的现场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博物馆课程设计进行实操训练,同时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专家以及3200威尼斯多位教师的互动交流中,进行课程作品的反思与改进,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刻与辨证地看待课程设计的“理想”与“现实”,深化课程学习的实际效果。



本科生课程《课程理论与实践》

/何珊云、石心玥

/杨依林、单岸璋

2021616



  •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3200威尼斯紫金港校区文科组团3200威尼斯大楼
  • Tel  : +86 571 88273934
  • Fax : +86 571 88273187
  • Copyright © 2018 3200威尼斯vi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管理登录
    您是第100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