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清华大学文雯教授应邀为威尼斯官网师生作讲座

部门:3200威尼斯党政办公室      日期:2021-06-01 15:14:37      访问次数:722


531日下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文雯教授应邀参加3200威尼斯青年教师联谊会“青年创新团队培育”系列活动暨求是导师学校系列活动,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路径——以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为例》为题与威尼斯官网师生进行学术交流与分享。院长顾建民教授以及多名青年教师、学生参会,活动由“百人计划”研究员吴寒天博士主持。



文雯教授结合自身对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设路径的近期研究思考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大学排名、论文产出、国际影响力等多方面都发生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中国教育也正在以新姿态走向世界,如何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中的中国高等教育”“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高等教育”等问题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面临的新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并且促进积极国际交流的开展,文雯教授认为构建具有“强说服力”的本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是问题之根本,因为这种话语体系不仅是反映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关乎到该国高等教育学术独立性的建设。她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为案例,以小见大,尝试为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高等教育国际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以来,一直存在话语体系紊乱的情况,并且由于研究对象的未得到专门化,它一直作为次级研究领域而存在。它的发展跟随实践的转向而不断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研究领域的划定(1997-2001)、国际化的机构化和管理(2002-2006)、学生需求和支持性结构(2007-2011)以及从机构研究转向跨境情境下的研究(2012-2016)。从理论视角来看,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存在政治学的、经济的和社会文化的三种视角,这一领域的构建基础来源于外部学科的理论支持,教育学本身并未提供很大的帮助。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存在五大特点:第一,多描述性研究,少学理研究;第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主题具有路径依赖;第三,关注小部分发生流动行为的精英师生,而非广泛学生的国际、跨文化素养;第四,主要关注机构战略,较少关注国家政府的作用;第五,研究方法落后。


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例,对于如何建立研究的话语体系这一问题,文雯教授参考伯恩斯坦的“强语法”理论后,提出三条研究的建立路径:第一,在经验层面上,持续总结中国多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经验;第二在社会学层面上,说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运行方式、内在规则、基本逻辑、基本形态、主要结构和重要特征;第三,在哲学层面上,充分并清晰地体现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现实追求和思想,阐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功能,以及它与特定国家民族的内在联系和特殊使命。



现场师生对文雯教授的主题分享进行了积极的回应,提出“如何更全面地构建学术影响力评判指标”“如何看待国际组织及大规模国际评价对各国教育的作用”等具体问题,文雯教授一一回复。就学术影响力而言,她指出在数据的受限导致影响力指标往往无法多元,似乎形成影响力评判更多关注学术成果、缺乏对于政策与实践影响关注的局面,未来研究可以对比本土语言发表对本国的影响与英语发表形成的国际影响之间的差异,弥补对当下研究的空缺。对于国际组织和大规模国际评价而言,她指出我们需要谨慎看待例如OECDPISA带来的影响,这些国际组织或是国际测试所强调的素养能力往往受到部分具有较大话语权国家的影响,因此教育实践和改革需要结合本国情景审慎考虑它们的指向性。文雯教授以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例探讨了话语体系建设这一问题,思想的碰撞令人受益匪浅,讲座得到与会师生的高度认同。


3200威尼斯青年教师联谊会

/杨依林

2021531


  •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3200威尼斯紫金港校区文科组团3200威尼斯大楼
  • Tel  : +86 571 88273934
  • Fax : +86 571 88273187
  • Copyright © 2018 3200威尼斯vi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管理登录
    您是第100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