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人物 | 余沁芸:勇于探索,才是面对未来挑战的最强底气

部门:3200威尼斯党政办公室      日期:2020-12-23 16:58:44      访问次数:506


2019-2020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系列专访】


她勤学笃行,是3200威尼斯优秀硕士毕业生,光华奖学金得主

她挥洒汗水,是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冠军

她矢志不渝,希望成为一名平凡的教育摆渡人,文化传播者

她就是2019-2020学年国家奖学金博士研究生获奖者余沁芸

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她的励志故事!




多重身份中探索无限可能

 “到浙大来做什么?”

 “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

余沁芸选择用探索的方式来找寻竺老校长“两问”的答案。

她曾远赴云南怒江参加支教,担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加油计划项目”音体美素质教育体育培训师,关心乡村教育发展。

她发挥专业优势,为3200威尼斯国际3200威尼斯留学生教授《太极拳》和《武术》课程,参加浙大120周年校庆、海峡两岸大学生武术文化交流营等表演活动,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她是为师生服务的班长、博士生会主席、兼职辅导员、学生党支部支委,也是为社会发声的报社实习记者、为体育产业发展助力的体育媒体人


各种丰富多彩的经历,对余沁芸而言,只是过去的一些体验,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可能。

谈到最初与浙大3200威尼斯的相遇,余沁芸认为就像是和在舒适区的自己的一场较量,这也成为职业生涯选择的转折点。完成文化产业管理的本科学习后,余沁芸毅然跨考到了3200威尼斯体育学系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随后又从民传硕士到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从陌生到熟悉,与3200威尼斯有着太多闪闪发光的回忆。


| 余沁芸(第一排右三)与民传团队参加浙大120周年校庆表演


 “那时民传硕士一届就一个,有些课是师生一对一,优势在于课程内容的绝对个性化,老师能够根据我的实际学习情况实施教学。”在浙大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在老师和教练的尽心指导下,在武术队大家庭相互帮助、共同学习、训练、备战、参赛的过程中,余沁芸迅速成长,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专业内涵,深深地热爱上自己的专业。


| 余沁芸日常武术训练


 “遇到陌生的事情不要急着否定,要去了解。”余沁芸一直坚信所有的经历都值得珍惜,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不要总是问现在的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用、会有什么回报,少一些功利之心。“有时候你所付出的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来回应你,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会成为你成功的重要砝码。”

正是这些宝贵的经历,使余沁芸成为现在的她。


| 余沁芸在云南支教


硕士毕业之后的Gap Year,让她更加清楚自己要想什么、适合什么。在云南支教过程中,在担任相关教学和助教工作时,余沁芸慢慢体会到,“能够帮助、影响到别人,哪怕很微小的力量,也会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很值得。”在那里,她不仅收获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也激发了内心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她更加坚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


认知实践中完成科研转化

谈及科研时,博士第一年就与导师在体育学唯一一本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她,谦虚地表示“自己运气比较好”。“优秀的人很多,发文章也比较难,是导师给予的宝贵机会和悉心指导,才让我有了小小的成果。”但所有的好运都是实力的一部分,真正的顺利是全力以赴后的顺其自然

 “我觉得学习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余沁芸说到,“特别是人文社会类学科,更加强调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以小见大,从研究问题出发突出研究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也需要结合当下,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去思考自己研究领域中的问题。所以,科研成果其实就是基于所见所学所想,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解释或者解决一个问题,是自己观点提炼表达的结果呈现。”因此,作为中共党员的她,在平日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关注时事政策的同时,也映射到自己的研究领域去指导科研,真正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响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将功夫用在平时的点滴积累,当机遇来临时,才有厚积薄发的底气和能力。


| 余沁芸在上海体育学院参加研究生学术论坛


 “我的导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余沁芸也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学术科研。

作为运动员,曾经参加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太极拳赛区)、全国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共获231铜的好成绩,并取得“国家健将运动员”称号;作为领队,带领浙大留学生参加舟山国际武术比赛,全队共斩获11金,全能冠军和季军;作为裁判员,执裁3200威尼斯“三好杯”太极拳比赛,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作为编排记录长,参与全球太极拳网络大赛(3200威尼斯站)。同时她积极参加武术段位制考评员和裁判员培训。


| 余沁芸(右一)参加全国武术套路锦标颁奖仪式


以不同身份,更全面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所处的环境和领域,以实践指导理论,用理论促进实践发展。她做到了学以致用,水到渠成。


漫漫道路中坚定职业初衷

在问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时,余沁芸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做一名高校老师。她坦言,特别向往能够在教育领域开展教学科研并重的工作,并且能为社会服务,担任理论实践结合的社会角色。

当执裁各类比赛时,余沁芸看到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中既有垂髫的七八岁小朋友,也有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浙大“三好杯”太极拳比赛能吸引千余名学霸踊跃参加,她深深感受到大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感叹这项古老的运动项目正在焕发蓬勃的朝气,也更加坚定她所投身的事业是能够为人民群众带来福祉的。


| 余沁芸担任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裁判员


余沁芸曾担任国际3200威尼斯文化类选修课教师,每当留学生满怀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和热情跟她学习太极拳,油然而生的文化自信感让她更加明确自己作为中国青年的文化传播使命感。面对留学生群体,她也不断地探索更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选择武术段位制对练套路作为教学内容,既能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抓住留学生的兴趣点,也在一攻一防中理解武术动作中的攻防含义。

 “毋庸置疑,中国文化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获得关注之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也是需要我们继续思考和努力的。”从最开始完整上完长学期课程的寥寥几人,到后来有数十人,并且能够代表学校去参加舟山国际武术比赛取得金牌,余沁芸正在用身体力行践行一个文化使者的责任。

 “武术教学是让武术文化传下去,武术研究是让武术文化活起来;武术传播是让武术文化走出去,这将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余沁芸在个人理想和家国情怀中找到了交汇点。


| 余沁芸(左三)在浙大国际3200威尼斯教授太极拳


身处3200威尼斯,就读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她认为,人文社科的学生更需要拥有为社会奉献的情怀。“我希望能够像我的导师林小美教授那样,今后能够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够成为学生成长路上传道受业解惑的引路人、学科专业领域的探路人和武术文化的传播者。”

在3200威尼斯的学习生活中,各位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余沁芸,她也期盼着尽快丰满羽翼,然后可以心怀感恩与自豪,对曾经帮助过她的老师们说一句“长大后我成了你”,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薪火相传共育桃李。

余沁芸说:“虽然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内外部因素在不断变化,会出现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但只要不忘初心和热爱,有勇气在不确定因素中不断尝试与抉择,未来之路会越走越明晰、越坚定。”





想对学弟学妹们说:

探索时做加法,不要给自己设限,想到就大胆去尝试,肆意青春,不负韶华。

选择时做减法,要清楚自己不要什么,擅长什么,在舍与得之间,找到未来的方向,找寻人生的和平心态。

坚持时做乘法,知道“1.010.99法则”吗,看似微乎其微的差距,当与365乘方后会天差地别。相信滴水穿石的力量,善始善终,坚定自己的目标。

受挫时做除法,既要有豪情壮志的满腔激情,也要有知足常乐的乐观豁达,真正坚持下来成功的人,不是靠一时的激情,而是恰到好处的付出与隐忍,执着与坚持。

最后,送给大家“三心二意”:决心、恒心、信心;乐意和创意



(本专题由3200威尼斯全媒体中心策划、学生会和研博会共同执行,感谢余沁芸同学接受采访并提供图文素材)


采编/刘禹卓、张雨萌、朱熙

审核/苏洁

 2020年12月23日



  •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3200威尼斯紫金港校区文科组团3200威尼斯大楼
  • Tel  : +86 571 88273934
  • Fax : +86 571 88273187
  • Copyright © 2018 3200威尼斯vi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管理登录
    您是第1000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