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余竹琳博士与陈辉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课程与学习科学系师生双周学术沙龙五十五期暨学习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学术沙龙第二十七期

部门:3200威尼斯中文网      日期:2018-07-02 16:34:51      访问次数:144

    6月28日下午,课程与学习科学系师生双周学术沙龙五十五期暨学习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学术沙龙第二十七期在田家炳书院426学习与认知科学中心顺利举行。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认知学博士研究生、学习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余竹琳博士,3200威尼斯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辉教授应邀作学术报告。沙龙由3200威尼斯课程与学习科学系何珊云副教授主持,学院各系所师生共同参与。

    沙龙第一阶段,由余竹琳博士带领大家探究“学生交互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一问题。余竹琳博士首先让在座师生思考2个问题:如何验证the law of practice?给定一套试题,请问它所包含的知识点有哪些?随后余竹琳博士阐释了交互数据的来源、常见的分析模型及其应用,并通过经典论文,介绍了聚类方法(clustering)在学生MOOC行为模式分类中的应用、如何运用机器学习技术探索学生的情感状态、如何使用学习曲线分析优化智能教学系统等三个案例。最后,余竹琳博士围绕“存在完美的教学系统?能否用‘实验’找到完美的教学系统?”这一问题,基于Bergner的预测模型和理论模型,指出“正确的”模型不意味着是“有用的”,反之亦然。在讨论环节中,在座师生就学生交互数据问题进行了讨论,余博士一一作答,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沙龙第二环节,陈辉教授作题为“大脑存储信息的灵活性”的讲座。陈辉教授用香港街头的一张照片引入,介绍了“属性失忆现象”(AA),指出选择性的注意力是自下而上的注意和自上而下的引导共同起作用。随后,陈辉教授通过经典的“看不见的大猩猩”实验和“变化盲视”现象的实验,提出大家对所看到的一切都存在很大的选择性认知。同时,陈辉教授通过大量的实验案例介绍了影响“属性失忆”的因素、潜在的机制以及作为一种工具的“属性失忆”,进一步阐释了人类大脑存储信息的灵活性。最后,陈辉教授把人类的记忆系统比作摄像机,认为,对焦镜头就是人的注意力,但即使镜头对焦到某处后,摄像机也不会自动进行录制,需要按下开关,人而的“预期”就是那个开关。陈辉教授的精彩报告引起在场师生的共鸣,在讨论环节大家用踊跃提问,互相进行了交流。

 3.jpg

    本次学术沙龙的两位嘉宾学识渊博,讲座案例丰富,讲解深入浅出、鞭辟入里,让在场师生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课程与学习科学系

文、图/张丽倩

2018年6月29日

  •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3200威尼斯紫金港校区文科组团3200威尼斯大楼
  • Tel  : +86 571 88273934
  • Fax : +86 571 88273187
  • Copyright © 2018 3200威尼斯vip(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管理登录
    您是第1000位访问者